书荒阁【www.shuhuangge.net】第一时间更新《新顺1730》最新章节。

  在发新股还是发债券这一点上,十七人董事会的决策,实际上是符合“先上车”的股东的群体利益的。

  谁要是当初先上了车,是那800万两白银原始股的一部分,谁也不想增发新股。

  于是现在问题就出来了。

  大顺下南洋了。

  800万两的原始股,直接兑付,真不是兑付不起。

  但是,12倍的债券呢?

  这才是真正要命的东西。

  这才是牵着王八吊着鳖的存在。

  杠杆太大了。

  这也是为什么刘钰说,就算是荷兰人提前知道大顺要下南洋的消息,也无计可施的原因。

  非要发债券,不增新股,怎么能在南洋扩军备战?

  反过来,要扩军备战,大顺虎视眈眈,就算发新股,有没有人愿意买?

  明知道这钱可能打水漂,谁会为公司接盘?

  有这钱,买法国国债、买英国国债、买俄国国债不香吗?

  东印度公司要是一开始就发新股,增加资本,降低股息,损害原本股东的利益、为公司长远利益着想,也不至于在东南亚搞出诸多竭泽而渔、毫无远见的手段。

  可反过来,这么搞,明显违背了资本的逐利性,需要的不是一个对全体股民负责的董事会。

  而是一个绝对集权的、说一不二的、无限权力的无限责任制的董事长,或者叫东印度公司国王。

  这又和金融规则相悖。

  而先行一步的金融规矩,又是荷兰之前领先世界、当过超级大国的基石。

  所以东印度公司面对南洋问题,根本无能为力。这是体制原因。

  这些为了保护原始投资者利益而发行的东印度公司债券,才是让整个荷兰金融动荡的原因。

  真要是只是区区那800万两白银的股本资产,荷兰最多疼一下。

  可是12倍的债券,就让整个荷兰的金融市场,彻底崩了。

  按照历史进程,走到这一步,标准流程是:政府出面,解散东印度公司,接管东印度公司的殖民地和所有资产,也承担东印度公司的所有债券、债务。

  可是,现在的荷兰政府,哪有这个能力?

  民众已经爆发了诸多的不满暴动,这时候再宣布东印度公司收归国有,全体荷兰民众为东印度公司的债务买单、擦屁股?

  别说现在还是松散的七省邦联的荷兰,就算是封建集权到顶点的大顺,压在头上12倍的债券,大顺皇帝都不敢接、户政府尚书能当天就吓得病了告退回家养老。

  大顺也还不起这几千万两的债务,就算是分几年还清,那也还不起。直观来看,够来一次废漕改海和黄淮地区的简单治理;够打三四次准噶尔。

  所以现在荷兰的局面非常的诡异。

  和当年刘钰在荷兰煽动、而威廉四世一点不主动的局面,极为相似。

  一方面,议会派一直希望赶走奥兰治派,让奥兰治派下台,彻底滚蛋。

  另一方面,这时候民众已经极度不满,对奥兰治家族彻底失望,但是议会派这时候也销声匿迹了,根本不站出来。

  谁这时候站出来,谁就得承担一切:赶走法国人、偿还东印度公司的债券、稳定国内金融市场、稳定粮价、打击投机商、取消包税制。

  干不好,就完蛋。

  在这个威廉四世准备跑路、根本不想再当什么劳什子执政官的时候。

  之前一直想要推翻奥兰治派的议会派们,此时却巴不得威廉四世这执政官一直当到死。

  谁都不想在这个时候力挽狂澜,谁也没本事力挽狂澜。

  当然威廉四世也不傻,东印度公司也向海牙申请过,破产,由政府接盘,全面接管东印度公司。

  但是,海牙政府根本不接这个盘。

  这种情况下,把东印度公司逼到绝境、把荷兰的金融市场彻底搞崩的大顺的使节团,反倒成为了荷兰大商人阶层的座上宾。

  反正是有限责任制公司,破产清算,赔光拉倒,总不能让大股东和董事会,掏自己的腰包,来还公司的债务吧?

书荒阁【www.shuhuangge.net】第一时间更新《新顺1730》最新章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穿越小说相关阅读More+

不是吧君子也防

阳小戎

王梓钧

七零娇气小媳妇

红芹酥酒

重生之铁血战将

574981

大唐烈

长风万里行

我的老婆是军阀

录事参军
本页面更新于2025-04-05 20: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