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荒阁【www.shuhuangge.net】第一时间更新《新顺1730》最新章节。

  这种潜意识里涌出的“下作”的商人思维,把皇帝自己都弄得内心都有些不好意思,觉得自己贵为天子,怎么会有这么最贱之人的思维方式?

  待这种心思消退,皇帝却还是不得不考虑钱的问题。

  缺钱。

  户政府能出一部分,但肯定不够。

  内帑今年也没有多少剩余,很多钱要投入到南洋贸易之中作为股本,而且之前还收购了一批肉桂槟榔宝石,现在还没出货,押在仓库呢。

  外加对官窑瓷器作坊的投入、对西洋贸易的入股,若不想竭泽而渔,杀鸡取卵,就不得不等着这些钱慢慢生息。

  这时候是取不出来的。

  对南洋战争,花的是内帑的钱,这些钱肯定是赚的,但肯定不可能今年打完南洋明年就连本带息都回来了。

  刘钰引用太宗皇帝的话,说人的生命谁也不知道啥时候就没了。而大顺的记忆里,太宗皇帝确实是天下未定而崩殂的,荆襄之战后确实没活几年,这种事谁也说不准。

  故而皇帝是想着,既是要干,那就晚干不如早干。

  刘钰既说能借到钱,实在不行借点钱用也不是不行,周转一下子,也好过加增“淮饷”,引得天下出乱子。

  如果真要治理淮河,明年就要把漕运停了。

  趁着冬天,治理淮河的钱得出。

  那漕工的安置,这些钱也得出。

  全算下来,可就不是三千万两这么简单了。

  不借钱的话,就得一点一点地攒。攒到啥时候呢?攒十年后,假设一切风调雨顺,钱够了,万一自己嘎一下没了呢?

  打印度,真要能收税的话,确实也能赚钱。

  但刘钰坚决反对在印度上冒进,这时候全力进印度,就是在和英法为敌。

  这玩意儿还是要靠分化瓦解,而且现在打印度意味着贸易停滞,大顺好容易在欧洲打开的贸易局面也就全毁了。

  英法合力,能让大顺的货船,连非洲都过不去。

  对内加税、或者对内改革呢?

  加税是不考虑的。加税意味着出事。

  对内改革,皇帝也不是不知道松江府那边建议试行十一税的好处。

  但一来,这种事难做。

  二来,这需要大量的新学学子,进入官吏系统,对抗本地士绅。这会引发儒林的极大反感,并认为这是朝廷在用微末之学来对抗圣人弟子。

  三来,这是挖天下士绅的根。

  士绅靠的是免役、免摊派,不是免税。

  所以对士绅来说,税率越低越好,因为他们合法地纳税、理论上没有坑国家一文钱。

  但这么低的税率,国家到底够不够用、基层要不要摊派,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反正力役、摊派,和他们无关,本来也不是“合法”的税收,他们大义在握。

  地方官随便加税,当然是苛政猛于虎。《打渔杀家》都知道,收税得看户政府的文书。

  如此种种,借钱也不失为一种考虑。

  虽然说,历朝历代,问商人借钱这种事,要追述到汉代了。

  可如今既大不一样,开历代之先,借钱也不是不行。

  但既然是借钱,就得还呐。

  刘钰也说了,盐商和其余工商与海外贸易的区别,意思便是捐助什么的,找特殊地位的盐商;而盐商之外,只能借,不能捐。

  借,可不是得还嘛。

  正想着呢,廖寒辉进言道:“臣以为,若能治好淮河,劣田变为良田,田主得了利。若这劣田,原本价值二两银子,如今变为水浇田,价值增至四两。”

  “二两变四两,其中二两的增值,朝廷是否可以收一半呢?”

  “若是一年之内加诸于上,或许拿不出,那么将这一半的增值地钱,分为五年征收。”

  “其次,若陛下废漕改海,民间劳役减轻,漂没耗损的负担也减轻了。是否可以增税呢?”

  “既是要治淮、水利、灌溉,就需清查田亩。确定田亩数后,若真能保证十而税一,或者八而税一,民间负担反倒比三十税一要轻。”

  “如此,二三十年内,这治淮费用,当也收回了。”

  “臣以为,治淮需三五千万两,这是一年收入,朝廷管着偌大天朝,自不可能将全部的钱都投入淮地。”

  “今日补淮,明日增淮之税而补他处,未为不可。”

  “只要治好淮河之后再增,百姓也不会有什么怨言。而且若真能取消漕运,即便加税,百姓的负担也是减轻了的。”

  廖寒辉这些年一直在黄淮区,对皇帝诉说的“朝廷做鸵鸟”的说法,当真是理解的相当透彻。

  百姓的负担到底是不是国税?

  廖寒辉自是清楚。

  他觉得自己这个办法,算是跟松江府那边试行的印花税学来的。既然做生意的,入股票据交易的时候,按照交易价格来交税。

  那么,土地从劣田变为水浇地,增加的部分,除了增加原本的亩税之外,完全可以视为朝廷投资的一部分回报。

  把土地从劣田变为良田的增值部分,取出一部分交给国库,好像也不是没有道理。

  不管怎么说,治淮的钱,是各个省凑的。国库没钱也不行,将来别处遭灾了,也得用国库的钱赈济,让淮民偿还各个省凑出来的治淮钱的一部分,也未尝不可。

  这和后世不一样,这三千万,就是大顺一年官方的财政总收入。后世治淮河也好、治黄河也罢,没听说有投资需要一年财政总收入的。

  廖寒辉也知道这个数额对大顺来说,着实是大了点。就算大顺如今还有海外贸易的收入、工商业的收入,真要是治淮,怕也会留下一个顶大的财政窟窿。

  他这想法,也只是一地一府的视角。

  皇帝对此不置可否,并没有斥责,也没有称赞,而是问刘钰道:“兴国公不知治水事。但于钱上向来看的紧。”

  “若朕真欲废漕运、治淮河,爱卿可有什么策略?”

  刘钰多少年前就琢磨着废运河、走海运的事,哪能不做提前的准备?

  如今皇帝不问他这件事应不应该做、而是问他这件事要做该怎么做好?

  这就可以大大方方地回答。

  于是他便将这些年对于漕运、海运、漕工等等问题的考虑,一一陈奏。

  总结起来,无非两句话。

  漕工组建厢军。

书荒阁【www.shuhuangge.net】第一时间更新《新顺1730》最新章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穿越小说相关阅读More+

不是吧君子也防

阳小戎

王梓钧

七零娇气小媳妇

红芹酥酒

重生之铁血战将

574981

篡清

天使奥斯卡

大唐烈

长风万里行
本页面更新于2025-04-06 05:5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