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荒阁【www.shuhuangge.net】第一时间更新《这个三国很核理》最新章节。

汉元帝时期,有一人官拜司隶校尉,负责监察京畿地区及周边三辅之地的吏治,此人出身琅琊诸葛氏,名叫诸葛丰。

司隶校尉这个官职不稀奇,但诸葛丰此人,却是历史上少有的清直之臣。但凡官员行不法之事,他一律上疏弹劾,不管对方是何身份,有什么背景。

若要类比的话,诸葛丰就是满宠加田丰加包拯加海瑞的集合体,不仅正直,还嫉恶如仇,眼中容不得半点沙子。

节操之高尚,令当世人敬佩。

当然,也令人敬而远之。

水至清而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但诸葛丰依旧不改初衷,一心只想匡扶汉室,却得罪了当时的权臣,最终只得黯然下野,归居乡里。

此后的两百多年里,琅琊诸葛氏再也无缘跻身帝国中枢。直到灵帝刘宏时期,族中贤才方才出仕州郡。

现任诸葛氏的家主,名叫诸葛珪,字君贡,早年间在徐州颇有贤名,堪称地方名士大儒。步入仕途后,被征辟为泰山郡下辖的县丞,后来一路累官,现如今为泰山郡丞。

虽然只是秩六百石的小官,但实权可不小。尤其是现在泰山郡还没有太守的情况下,诸葛珪便暂行太守事,也算郡国最高行政长官了。

只是这个权力,诸葛珪其实并不想要,甚至有些厌恶。两年前发生的一件事让他明白,自己的仕途已经走到了尽头,并多次上疏请求辞官归乡,但朝廷没有批准。

这一切,只因为一个人的缘故。

此人,便是张举。

没错,就是前年与张纯一同发动叛乱,去年在幽州自称天子的张举!

要知道在张举没叛乱之前,他的官职正好就是泰山太守。而诸葛珪当时也是泰山郡丞,两人共事数载,也有些许交情。

可谁能想到,张举这个太守做得好好的,偏偏听信了张纯的忽悠,突然就反叛了朝廷,后来更是自称天子。

这下,你让朝廷怎么看诸葛珪?

哪怕他诸葛珪并没有一起造反,也必然为朝廷所猜忌。

所以听到张纯张举叛乱的消息后,诸葛珪气得当场口吐鲜血,仰天大呼道:

诸葛氏数百年之清名,今日尽丧我手,死后有何面目去见先祖!

说罢,诸葛珪昏迷倒地,从此疾病缠身。

等他醒来之后,做得第一件事就是上表请罪,称自己不能提前察觉张举的叛逆之心,有罪于社稷,请求朝廷将他免官贬为庶民,想以此来跟张举撇开关系。

但当时的朝廷,所有人都在忙着争权夺利,哪有人理他。

诸葛珪久久不见有诏令下达,心中有些摸不准朝廷的意思。

难不成朝廷是想等剿灭了张举之后,再一起清算不成?

我死不足惜,只是可怜两个儿子也要被连累。

最重要的是,如果被扣一个从贼的帽子,那两百多年以来诸葛氏攒下来的名声,将毁于一旦。

每念及此,诸葛珪便忧惧交加,夜不能寐。

去年年底,在刘虞的追击下,张举大败,最终单骑出奔塞外,至此这场动乱彻底被平息,可依旧不见朝廷降罪于他诸葛珪,这让诸葛珪很是疑惑。

不过很快他就疑惑不起来了,因为泰山贼打过来了。

诸葛珪只能强撑着病体,亲自布置城防,安抚百姓,调配物资,准备跟贼军死磕到底。

奉高县的治所早就弃而不用,一应政事诸葛珪都是在家中处理。

无他,只是恶心而已。

一想到两年前张举曾在里面治理州政,诸葛珪就感觉膈应。

也幸亏他是一方巨儒,修养很好,不然早就每天对着治所,大声问候张举的女性十八代祖宗了。

自正月十五以后,泰山贼的攻势放缓了一些,但诸葛珪的身体也不太行了。在下属的苦劝声中,终于从城楼上回到家中,修养身体。

诸葛珪膝下有三子两女,长子诸葛瑾,次子诸葛亮,幼子诸葛均。

二女分别名为诸葛静,诸葛茜。

两日之后,诸葛珪病情加重,自觉时日无多,便令家仆去召唤他几个儿子前来,准备对其嘱托一番。

家仆急忙按照他的吩咐,去将几位少君请了过来,听诸葛珪训话。

诸葛三兄弟进了房间,望见躺在病榻上的父亲,眼中都带着一丝忧虑。

“父亲身子可好些了?”

诸葛瑾趋步向前,跪在诸葛珪塌侧一旁,柔声问道。

诸葛珪看了看才十五岁的大儿子,又看了看八岁的二儿子,最后是才三岁的小儿子,叹息道:“生死有命,为父怕是时日无多了,只是还有些事放心不下。”

闻言,诸葛瑾急了,动容道:“父亲只是偶感小恙,只要好生休养些时日,定会好起来的。”

“为父的身体,为父自己清楚,不必虚言安慰。”

诸葛珪苦笑道,说话间还咳嗽了几声,喘息颇为困难。

见此,年幼的诸葛均便开始抹眼泪。

“不准哭!”

诸葛珪见自己小儿子哭哭啼啼,立即出言训斥道,神情不怒自威。

只是这一生厉喝完毕后,又是几声猛烈的咳嗽,喘息更为艰难,声音也开始沙哑。

诸葛瑾见状,急忙扑上去拍了拍自己父亲的背部,又把他从榻上搀扶起来。诸葛珪这才好受了一些,脸上的潮红慢慢褪去。

“父亲息怒,息怒,医师说了,父亲只能静养,万万不能动怒。”诸葛瑾苦口婆心地劝道。

诸葛珪虽病入膏肓,却坚持危襟正坐,看着自己三个儿子,正色道:“记住,我诸葛氏数百年来,都是顶天立地的大丈夫,休要再哭哭啼啼!”

诸葛亮劝道:“父亲,三弟还小,尚不懂事,父亲莫要生气。”

八岁的诸葛亮,虽唇红齿白,但说话的口吻,却跟个小大人一样。

诸葛珪这才点了点头。

在三个儿子里面,诸葛珪最喜欢的,就是这个二儿子。

没什么别的理由,就因为他符合诸葛氏一直坚持的风骨。

长子诸葛瑾,其人温润如玉,清雅明朗,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少了些刚直。

幼子诸葛均,虽乖巧听话,性情柔慈,但终究难堪大任。

唯独诸葛亮,年少老成,刚直却不失礼,通明而又贤达,更符合诸葛氏一脉相承的清正行径。

“子瑜,城外叛贼如何了?”诸葛珪开口问道。

诸葛瑾马上拱手道:“父亲,反贼围攻奉高近两月有余,如今已师老兵疲,连续三日没有攻城了。”

诸葛珪重病缠身,纵然亲自防守城墙,也只是鼓舞士气。

具体的事物,基本都是由诸葛瑾负责。

虽说诸葛瑾年方十五,也没有什么经验,但眼下情况危急,他也只能赶鸭子上架,边学边用了。

闻言,诸葛珪开口道:“即便如此,尔等也不可掉以轻心。贼军势大,而奉高城中只有三千守军,现在借助这严寒天气,才能数次打退他们的进攻。等到天气暖和下来之后,奉高恐怕难以久守。”

“父亲,那咱们只能坐等城破吗?”

诸葛瑾亲自驻守城防,当然知道父亲说的是实话,遂叹息道。

诸葛珪脸色又严肃了下来,正色道:“守不住也要守,必须守!奉高若能守得住,我等便能摆脱张举那厮带来的恶名,朝廷也不会猜忌,以后我诸葛氏还是大汉忠臣!若守不住,城破之日,为父会安排你们先走……”

“父亲,那您呢?”诸葛瑾连忙问道。

书荒阁【www.shuhuangge.net】第一时间更新《这个三国很核理》最新章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More+

告白

应橙

潮沙

唯雾

燃尽

半截白菜

玫瑰白塔

明开夜合

通房又娇又媚

棠眠
本页面更新于2025-02-25 11:0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