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汉江(1 / 2)
书荒阁【www.shuhuangge.net】第一时间更新《前山小骆驼的新书李天的明末之旅》最新章节。
历史上流贼那几个大头领都到四川祸祸过,张献忠、高迎祥、罗汝才、李自成,杀的四川百姓人头滚滚,尤其是张献忠,杀得几进几出,最后在四川建立了大西国,更是大杀特杀,最后是南明弘光时期,后金豪格、吴三桂侵入四川,又是大杀特杀,崇祯初期四川有一千多万人口,到满清顺治时不足百万人口,十不存一,千里无鸡鸣就是真实的写照,真是太惨了!怎么也不能让这惨剧再发生了!
崇祯二年二月,信王世子朱慈烺出生,信王大喜,终于有后了,可以进行进一步的谋划了。温体仁到信王府邸致贺。
同样是二月,人民军陈继盛部的平壤山地旅已经整编完成,并且向南、西面展开了战略侦察,以期摸清楚朝鲜在北汉江的布防情况。而对西面的朝鲜黄海道海州城的兵力部署已经侦察完毕。海州就是后世的开城一带,如果占领了海州,北汉江以北就全部被人民军掌控,攻防形势就变得对人民军非常有利,朝鲜北部就彻底成为了人民军的领地。这样就可以暂时划汉江对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既可以消化朝鲜北部,创建稳固的根据地,还可以威慑汉城李倧,让他不敢轻举妄动。
另外海军第一分舰队也对汉江出海口江华岛、仁川港、汉城的地形、航道、兵力部署进行了详细的侦察和测绘。
仁川港在汉江出海口南面,港口往东面四十多里就是汉城的南面,而汉城大部分在汉江北面,汉江穿城而过。江华岛正对着汉江出海口,距离汉城水路有一百里,在仁川港的西北面,这里也是朝鲜王室的战时避难地。历史上元朝蒙古人和后金二次攻打到汉城下,朝鲜国王都是躲到江华岛,躲避敌人兵锋。因此攻占仁川港,从陆上东进可以威胁汉城,从海上北进可以封锁江华岛和汉江,仁川港成为了人民军在朝鲜的必争之地。
朝鲜水师在丙辰倭乱也就是万历三大征中的援朝抗倭之战时,有李舜臣率领,龟甲船还有一些,战力还是有一些的。后来倭寇被击退,李舜臣被诬陷下狱,水师就散了,等到李舜臣一死,连精通海战的将领都挑不出来了,现在战力就是战五渣。人民军海军从獐子岛到济州岛来来回回多少趟,经过江华岛、仁川港,就没有看到朝鲜水师的战船出来询问过,并且人民军占领了济州岛多年,朝鲜水师就没有出面过问过。
海军这次把航道仔细的测绘了一遍,江华岛到汉江出海口之间只有一公里宽,礁石密布,没有内河航运的小吨位的舰队,不宜进出,但是封锁是轻而易举的。
所以这次威慑朝鲜王室的战略行动,占领仁川港才是关键,可进攻汉城,可封锁汉江、江华岛。仁川港有驻军三千多人,水师战船三十多艘,全部是小型的战船,没有防御力惊人的龟甲船,水师兵力不到一千人,港口没有炮台,距离仁川城五里远。
人民军海军第一分舰队大小战舰六十多艘,其中快速舰二十多艘,大型运输船二十艘,搭载陆战一旅六千多人准备趁夜占领港口,之后陆战旅登陆建立防线,等第二天一早就攻占仁川城,然后凭城据守,等待进一步的命令。
孙承宗老头批准了这一作战方案,二月二十八日,人民军夜袭仁川港,翌日天亮前陆战一旅全部登陆,向东全部展开,攻击前进!陆战旅急行军五里地,只用二十分钟就赶到了仁川城,之后立刻对城门进行了两轮炮击,于是守军就崩溃了,拼命弃城逃跑。陆战旅一个团迅速攻占了仁川城,其余二个团追击了逃敌五里地,就将逃跑的守军大部分俘虏了,只剩下往汉城方向逃跑的几百人没追上,放他们去报信吧!这也是战区的命令,不能全歼敌人。
陆战旅用时二个多小时,歼灭朝鲜守军三千多人,占领了仁川港和仁川城,就地开始修筑防线,海军运输船队又运来了一个工兵营及一个边防团,加固防线准备和朝鲜军队好好打一场攻防战!
可是陆战旅失望了,朝鲜军队再也没有出现过,朝鲜国王李倧的使者倒是来了,这是要投降吗?这就不打了?陆战旅很郁闷,这么远跑一趟我容易吗?怎么得也要打一打吧!
李倧果然还是不出所料,派人乞降了,西人派的左议政金自点代表王室奉上降表,愿意认华夏为宗主国,世代朝恭,这个两面三刀的李倧!如果估计不错的话,那边已经有使者去大明求救了。不过这次李倧是打错了主意,天津、登州都被人民军封锁了,使者永远都到不了大明!
罗伯特代表人民军与金自点进行了短暂的会谈,拿出了准备好的协议书,只需要签字认可就好了。金自点看了看协议书,脸上瞬间煞白,浑身颤抖,口不能言,好一会儿才说出一句:若是不签如何?
罗伯特回到:我军即刻对汉城发起进攻!
金自点面如死灰,沉默的走了。
人民军有的是时间,李倧焦急的等待大明的回复,一个月后,去大明的使者被人民军押送回了汉城,李倧彻底死心了。
翌日,金自点送来了李倧签字的协议书,协议书约定:
一、朝鲜割让汉江以北的四道、济州岛、江华岛、仁川港给华夏,做为战争赔偿,同时赔款白银一百万两。
二、李倧退位,称太上王,避居华夏的江华岛,华夏保证李倧的生命财产安全,生活待遇一如从前。
书荒阁【www.shuhuangge.net】第一时间更新《前山小骆驼的新书李天的明末之旅》最新章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