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荒阁【www.shuhuangge.net】第一时间更新《共和国战疫》最新章节。

由于患者主动脉内有人工支架,在人工支架内放置v-a emo联合iabp具有极高的难度和极大的风险,在与重症医学科甘桂芬主任、胸外科武建英主任以及影像科、超声科医师协作下床旁定位,成功放置体外循环和iabp,为赢得心脏功能的恢复时机,此项技术的成功实施证实了在潘纯大力推动下的青海大学附属医院mdt团队在抢救危重患者方面再上新水平。

此后,他应用重症的治疗理念和生命支持技术多次挽救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心梗、多发伤、重症感染的患者。潘纯出色的专业技能和高效的急救水平获得了同行的高度赞许,该项技术的成功实施也填补了青医附院在该领域的空白,标志着对心梗病人的抢救水平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潘纯还告诉我,各项重症顶级先进技术在青医附院重症科的应用得益于中大医院icu团队多年来砥砺前行,坚持卓越,构建了完善规范、先进一流的专科救治体系。

2008年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就在国内率先开展了epella心室辅助)技术,已成功救治200多例重症患者。2012年,中大医院icu被国家命为中国体外生命支持组织,2015年成为省综合性紧急救援基地。正是在邱海波教授和杨毅主任的带领下,通过团队的磨砺,潘纯培养了系统的重症救治思维体系。他提出了建立能够为呼吸、循环、肾脏等以重症医学为平台的生命支持中心,并站位高远地向当地卫计委申请建立青海省生命支持中心,该项计划已经得到卫计委的高度重视,中心一旦建成将会更好地服务青海人民的健康。

“重症医生,就是要到最危险的地方去,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

如他所言,这些积淀和历练,是他今时在金银潭重症病房救治新冠肺炎患者游刃有余的根基。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正是在导师邱海波教授和杨毅主任严谨治学的影响和团队勤奋进取的熏陶下,潘纯养成了日学日进,日进“斗金”的习惯。

他将自己受益终身的学习习惯带到了青医附院,在重症医学科掀起了一股学习热潮。他与杨毅主任商量进行清晨同步在线学习,坚持每周一的v讲堂,每周二、周五的英文文献解读,以及开展特殊病例讨论,并要求医生互动交流,接轨学术前沿,拓展临床思维,增长专业知识。由于有1个小时的时差,南京的7:30意味着青医附院的医务人员要天还未亮的时候到科,这对他们来讲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是自潘纯入科的6个月的时间里,听课人数不断增加,其他科室的人员也纷纷加入学习的行列,在该院形成一道常态独特的风景线。

同期,潘纯重启了全院疑难病例讨论的制度,由icu提供病例,在医院全科进行讨论,推广医院的多学科协作md治疗理念,提升全院医疗学术水平。每月一次全院性疑难病例讨论的实施在院内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这股学术氛围的引领下,学科交流互通,教学相长的热情不断高涨,为多学科协作治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借助青海高原区域,依托青海大学优势平台,提升科研能力,进行特色科研项目研究是潘纯在出行之前就思考的问题。年初,潘纯承接科研项目,帮助该科申请国家自然基金5项,实现了重症医学科基金申请数量和质量的历史新高。在青海省311工程项目中,带领了临床医生和硕士生开展《青海地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标准再定义》、《乳酸及变化值对高原地区感染性休克患者临床预后的评价》、《超声导向视神经鞘的监测对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变化的预测》等研究,目前三项研究已经完成了临床设计和预实验。在他的指导下,青大附院的医生在全国内科学病例比赛中荣获三等奖,在青海省镇痛镇静比赛中囊括一等奖和二等奖,并以优异成绩首次挺进西北赛区。

针对青海高原地域的特点,潘纯积极投入该院信息化建设,组建青海高原大数据平台建设,通过网络技术对高原地区重症患者数据采集、整合、挖掘、分析,实现辐射区域内的重症救治的同质化。同时,他还积极组建该院重症远程会诊,解决偏远地区会诊诊疗困难,实时提供远程指导和评估,为当地人民的救治提供专业条件。

书荒阁【www.shuhuangge.net】第一时间更新《共和国战疫》最新章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More+

长公主

墨书白

奸臣在下

音蜗

玫瑰白塔

明开夜合

他喜欢你很久了

一枚纽扣

娘娘死遁后,疯批暴君哭红了眼

叶晚棠谢韫臣

上错花轿嫁对郎

席绢
本页面更新于2024-12-04 08:5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