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荒阁【www.shuhuangge.net】第一时间更新《贼明》最新章节。
但是到了崇祯朝,面对连续四五年的大蝗灾,无论中央还是地方,所有人都只能是有心无力。国家赈济减少,地方精英赈济不济,农民为了生存,或举债,或流移,越来越多人死于饥饿。
贫苦无告的农民纷纷发展成地方性的起义队伍。最终,当李自成入河南之后,收留灾民,并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深得民心。
“迎闯王,不纳粮”的口号传遍了远近州府,生活在死亡边缘的灾民“纷纷附之”。
郑廉在《豫变纪略》中记载了李自成大赈河南灾民的盛况:“远近饥民荷锄而往,应之者如流水,日夜不绝,一呼百万,而其势燎原不可扑。”
李自成的实力迅速增加,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从五十骑发展到百万之众。当地的那些乌合之众,毫无组织、混乱一团的饥民,在投入身经百战、军事经验极其丰富的李自成麾下之后,也很快就转化成具有强大战斗力的军队,从此李自成的军队成为农民军中的主力军,在对明军的战斗中节节胜利。
这不是朱由崧想看到的结果!
如果说收编流民是头等大事,那么预防旱灾蝗灾就是生死大事。
朱由崧知道,如果这些灾情压抑下去,流民减少,那么他的计划就成功了一半。至少将李自成的实力削减到最低的程度。至于,以后李自成能不能将崇祯逼上当,则不在朱由崧的考虑当中。如果当上皇帝要以数百万百姓的性命为基础,那么,这个皇帝不当也罢。
所以,朱由崧需要筹谋。
首先,打通河南道上上下下的官员,将他们的注意力放在挖渠蓄水上面。其实,这个说难不难,说不难也难。因为,打通上上下下的官员很简单,因为福王府的强势在河南的话语权是极大的。难就难在,官员同意了,但是,外在环境却不允许挖渠蓄水能顺利进行。正所谓浑水摸鱼,越浑越好摸。如果,农民有地可耕,有饭可吃,那还会起来反抗官府。所以,不仅是李自成张献忠,就连远在关外的满清也不会同意,必定大肆前来破坏。如何防止别人的破坏,这才是关键。
其次,那就是金银。大量的金银!政策通过了,余下的就只有资金了。有钱好办事,但是,这个世道还会有谁愿意出钱来挖渠蓄水呢?莫说当地的官员,就连高高在上的皇帝恐怕也是有心无力。毕竟,大明积弱多久,库银不多。就算库银充足,那些贪官,也不会让库银轻易的流入到实用当中。
不过,朱由崧已经想到,这些金钱就由白莲教来出吧。他们作恶这么多年,总该为自己的罪孽赎罪了。
----
回老家祭祖,请假两天!
---
书荒阁【www.shuhuangge.net】第一时间更新《贼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