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荒阁【www.shuhuangge.net】第一时间更新《空明传烽录》最新章节。
他立心要凭借这两道策论打动朱由检,是以做起来格外用心,绞尽脑汁地思索,好在这些事情他平日也并非全然不曾想过,饶是如此,也要直花了五个时辰,这才完成。朱由检批了一会奏折,便去小憩,片刻又再回来批阅。这一天的午朝,给朱由检取消了,文华殿中,一个皇帝高高坐在上面,低头批一会奏折,又抬头瞧瞧下面一个奋笔疾书的臣子,两个人就这么过了一天。
好容易写得完了,桓震在递上几大张纸的时候,确实有点迟疑,手指也在发抖了。他的这些想法,如果真的付诸实践,那是有可能帮助大明朝走向国富民强的。然而更大的可能是,朱由检一看之下勃然大怒,当场喝令将他拖出去砍头。
朱由检看着看着,脸上神色愈来愈是古怪,终于抬起头来,满是疑惑神色,问道:“桓卿,你说平辽必先平陕,那是何意?”桓震躬身道:“陛下可知道近年来秦晋一带连年天灾?”这个朱由检是知道的,当下点了点头。桓震心想我纸上不都写得明白,连年天灾就要地方不安,地方不安如何能安心平辽?可是却又不能对皇帝说你自己看罢不要问我,当下老老实实的答道:“世兵积弊,难以作战,眼下辽东多是募兵。然而地方灾害甚重,人民糊口尚且不能,如何应募从军?况且军饷微薄,不足以养家活口,士兵有后顾之忧,怎么安心打仗?秦晋饥民、流民众多,安置他们必要花去大量钱财,岂不又是抢占辽东军饷?万一饥民作乱,那时又要调动军力平乱,更是妨害辽东守备。是以臣言,不平陕则不能平辽。”
朱由检愈听愈惊,低头再看桓震纸上所写,更加详细,难道陕西局面,已经溃烂到这等地步了么?怎么陕西巡抚胡廷晏从来也不曾奏报?就是陕西巡抚不报,然而陕西一省统共摆了一个总督四个巡抚,三边总督是武臣不管文事,那么延绥巡抚、甘肃巡抚和宁夏巡抚,又都干甚么去了?
他愈想愈是恼怒,一时间便要下旨将四个巡抚统统查办。然而转念一想,陕西情形如何,不能仅听桓震一面之辞,倘若他只是信口胡说呢?他自诩察察为明,当下提笔写了一道诏书,叫四巡抚着实奏报境内天灾的情况。
再向下看,不由得连连点头,桓震平辽策的第二条,却是设立火器局,专事火器制造和训练。朱由检很是迷信先进武器,认为有了火炮便能打败建虏,不然也不会即位之初便急着召徐光启复职了。桓震提倡研制火炮,那正中他的下怀。再看内中提到的人,诸如孙元化徐光启之辈,都是曾经实战检验的火器专家。可是大规模制造火炮,需要很大一笔资金,这笔钱从哪里来?
他也知道大明朝是没有钱的。不然何至于他的信王府,只能在老惠王府的底子上翻新改建?万历三大征,弄得国库空虚,对后金的用兵,每年要花掉几百万银子。现在的大明,已经只是一个外强中干的躯壳了。他的父皇和哥哥,用了许多手段聚敛财富,譬如用劣质铜钱搜刮“铸息”,然而“大钱”的发行却是完全失败,苏州人甚至掀起了抗用天启钱的运动。他的爷爷又征收矿税,然而矿工不堪压榨,竟起来造反了。不知这个新任御史,又能有什么好法子?他自从桓震预言自己将做皇帝终于应验,虽然对他总有三分防备,心中对他的说话却总是愿意相信。看那策论之中,桓震的生财之途,却只是简单的两个字“开海”。
桓震知道白银是古代最硬的通货,然而中国偏偏是一个产银不多的国家,民间流通的主要还是铜钱。从他来到明末这一年多的观察,明政府发行的宝钞和铜钱币值都不稳定,如果能有一个海外流入白银的渠道,那么一定可以缓解财政危机。他记得以前讲世界历史的时候曾经学过,殖民者把美洲的白银运到中国和日本,套换黄金,获利甚巨。黄金在中国而言只不过是奢侈品,用来套换可以做货币流通的白银,单从眼下看中国却是赚了便宜的。至于将来实行金本位的时候还有没有黄金,天知道中国究竟能不能发展到金本位?如果就防止通货膨胀这点来说,金本位与银本位并没有本质区别。
所以桓震就把眼光停在了白银流入的两大渠道:澳门和日本上面。澳门的事情大都是孙元化告诉他的,据澳门来的教士说,那里的葡萄牙人,主动招引日本人前来贸易,建立了以澳门和长崎为轴心的葡日贸易网络,每年从中获利众多。这些利益,与其让外人得去,不如国家自办。此外,澳门与马尼拉之间建有直接航线,从澳门至马尼拉的葡船装载的货物以中国货为主,其次是日本、印度产品;返程时装运的绝大多数是白银。
如果每年有一定数量的白银输入,还怕辽饷不足吗?开海贸易所能获得的利润是难以想象的,明亡以后郑成功独力抗拒清兵那么久,甚至还能反征南京,他在那个小岛上能有什么财源?无非只是海外贸易。不用加派辽饷,陕西叛乱就不会那么急切爆发,也就留出了一定的时间去治理。可是有明一代中国对待海洋,主要奉行的还是敬而远之的政策,特别中叶以后为了防御倭寇,竟然开始禁海。虽然嘉靖末重开海禁,海洋贸易的规模却始终不能扩大,官方的重视程度更加毫不足道。这一块市场,几乎还等于没有开发。
他在对策之中详详细细的阐述了官方主持海上贸易的种种好处:开财源,收入甚广;投入贸易的手工业品需要大量劳动力,可以安置陕西饥荒造成的流民;还有一种好处,是他没有明白说出的,他要借此将中国从内陆经济的小农社会,逐渐引向海洋经济。
可是崇祯对于这个方案似乎并不怎么感冒,看了一阵,想了一阵,终于还是摇摇头:“不可。永乐间三宝太监下西洋,支费浩繁,库藏为虚,方今国用正紧,哪里能行那无益之事?”桓震愕然,却并不怎么意外,他根本就不懂得郑和下西洋同真正海外贸易的区别!自己这一大篇议论,却是对牛弹琴了。
书荒阁【www.shuhuangge.net】第一时间更新《空明传烽录》最新章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