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荒阁【www.shuhuangge.net】第一时间更新《大唐极品闲人》最新章节。
房舒这个名字对于高官贵戚多如牛毛的长安城来说,不过是个无名小卒,但是将其斩首,还是在那些豪门子弟,王公公子的心里掀起了滔天巨浪。
房舒是籍籍无名,但是他的身份却是如此敏感,太宗皇帝的外孙,高宗皇帝的外甥,当朝天子的表弟,真真正正的凤子龙孙。
可就是这么一个人,说砍了就砍了,纵然高阳大长公主苦苦哀求,却依然换不回儿子的一条性命。
有人说李贤太过心狠,作为一个皇帝,连自己亲人都不肯回护,当然说这些话的人,无一例外都是豪门贵戚。
大唐承平已久,天下富庶无比,曾经那些打天下的老臣大多故去,他们的儿孙辈渐渐冒头,这些年轻人根本就不知道当初打天下,坐天下的艰难,自小便是锦衣玉食,难免性子娇纵。
这几年来,不知道有多少高门子弟横行不法之事出现,每次犯了事,官场上都是一次大地震,那些盘根错节的关系网,那些人情帐,利益帐,就好像突然被曝光了一样,一下子就全都出现在了公众的眼前。
那些高门子弟,仗着自己的父祖对大唐有功,便横行无忌,总觉得即便是犯了王法,天子也会念在他们父祖的功勋网开一面。
但是随着房舒被处斩,他们算是彻底明白了,什么叫做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血淋淋的事实就摆在他们的面前,容不得他们不惊。
李贤回到宫中,心中还是难安,毕竟房舒是高阳公主唯一的子嗣,就这么被斩了,他的心里岂能不内疚,对崔迪也难免有些怨言。
当时为形势所迫,李贤不得不当着围观百姓的面,升了崔迪的官职,可是死的到底是他的表弟,纵然不甚亲厚,可到底是亲人,他岂能没有气。
杜睿到了宫中,见李贤闷闷不乐,也不急着劝解,而是先给李贤讲了三个故事。
其一,春秋时齐国丧君,大臣们紧张地开始策划拥立新君。齐国正卿自幼与公子小白非常要好,便暗中派人去莒国召小白回国即位。同时,也有人要接年长一些的公子纠回国为君,而鲁国也正准备护送公子纠回齐,并派管仲带兵在途中拦截回国的小白。双方相遇,小白被管仲一箭射中身上铜制的衣带钩,险些丧命。为了迷惑对方,小白佯装中箭而死,乘一辆轻便小车,昼夜兼程向齐都驶去。公子纠及鲁军以为小白已死,稳操胜券,便放慢了回齐的速度,六天后才赶到。这时小白早已被拥立为齐君,并发兵乾时,大败鲁军。小白登上了齐国国君的宝座,他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齐桓公。
齐桓公做了国君,心记一箭之仇,常想杀死管仲。当发兵攻鲁之时,鲍叔牙对桓公说:“您要想管理好齐国有高候和我就够了,您如想称霸,则非有管仲不可!”
桓公胸怀大度,放弃前嫌,当即接受了鲍叔牙的意见,并派他亲自前往迎接管仲,厚礼相待,委以重任。得到管仲之后,桓公如鱼得水,如虎添翼,找到了帮他振兴齐国的人。管仲在桓公的大力支持下,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改革。
在政治方面,实行了“参其国而伍其鄙”的制度。使人民各安其居,各守其业,不任意迁徙流亡,以发展社会生产,巩固统治。
在军事方面,推行了“作内政而寄军令”的措施。扩大了兵源,提高了战斗力。
在经济方面,实行了增加国家赋税收入的措施。为齐国称霸诸侯,奠定了物质基础。
齐国很快国富兵强,实力雄厚,在诸侯林立的春秋福年的政治舞台上担任了主要角色。
其二,三国时刘巴可以说是一贯反对刘备的人。曹操带兵攻打刘备,别人都跟随刘备南下,唯独刘巴却向北投降了曹操。赤壁之战后,刘巴被困在荆州,诸葛亮写信劝他归顺刘备,刘巴依然不肯,又投降了刘璋。刘备和他的将领都非常痛恨刘巴。但在攻打刘璋即将破城时,刘备却下了一道命令:“谁要杀了刘巴,我就诛他九族。”因为刘备知道刘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后来刘巴果然做了刘备的尚书令。
其三,高祖之时,魏征为太子李建成的属官时,曾多次劝李建成杀掉太宗皇帝,但当玄武门之变后,太宗皇帝不但没有杀他,还给了魏征很高的官做,而且非常倚重魏征。最终实现了大唐的繁荣发展,出现了贞观盛世。
这三个故事,李贤自然都是知道的,也很奇怪,杜睿为什么要对他说这些,诧异道:“朕下旨杀了房舒,姑父可是担心朕会怨恨崔迪,事后惩治于他!”
杜睿笑道:“臣知道,圣上对崔大人心中有怨恨,可臣认为崔大人秉公执法,不过是尽了自己的本分,圣上的怨恨是没有道理的!”
李贤闻言,不禁有些气闷,道:“姑父多虑了,朕虽然怨恨崔迪,可是却并没有要惩罚他的意思,朕也知道,他做的没有错,可是死的到底是朕的表弟,难道朕心里连怨气都不能有!”
杜睿道:“圣上因崔迪杀房舒而心中生怨,可是如果圣上不处置了房舒,那百姓们的心中是否也该有怨!臣以为为人君者,当为天下之表率,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方是正途,而今圣上因崔迪杀房舒,而对崔迪生怨,自然是有些偏颇了!臣闻,一个有道德的人,在同别人的相处中,由于他能够严格的约束自己的言行,并且很好的关心别人,尊敬别人,所以,他也能够得到别人的关心和尊重,这也就是他所说的“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的道理,而那些喜欢归罪于人,是一种缺乏勇气的态度,以及懦弱的表现,人人都应时时具备一颗了解责任与反省的心。只有节俭可以培养廉耻,也只有宽恕才可以做到仁德。世人皆教育子女待人接物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但要确实做到诚然不易,原因在于一般人往往只看到世间的不满、不美好,就会觉得不满意、不舒服,嗔恼的心就显现起来,就想责怪别人、教训别人。因此即使再愚笨的人看别人的是非过失,都能看得清楚、说得明白,但是聪明的人要反省察觉自己的问题缺失,却是胡里胡涂、十分困难。因此德行成就的关键就在“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眼睛看到别人的问题,正好用来提醒自己不要做错,如果天下人能够这样要求自己就容易进步。往往一个人原谅自己很容易,要原谅别人却很困难,能够把原谅自己的心拿来原谅别人,如果每一个人能像这样做,就可以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修为。严以律己,就是要严格要求自己,时刻反省自己,提醒自己,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人处事,三思而后行,宽以待人,得饶人处且饶人,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就别求全责备,哪怕别人有缺点,我们也要尽可能的去容忍,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既然如此,就要学会去理解、去宽容。圣上身为一国之君,天下万民的表率,更应当如此!”
李贤闻言,不禁脸色黯然,道:“姑父说得这些,朕都明白,可是那房舒毕竟是高阳姑母唯一的子嗣,就这么被朕下旨杀了,朕心难安啊!”
杜睿道:“圣上心中不安,乃是私情,处决房舒,安天下臣民之心,此乃公理,圣上须知欲正人,先正己的道理,若是圣上都不能秉公执正,又如何要求天下人呢?”
杜睿所说的就是要李贤以身作则,《论语。子路》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皇帝就是一个特殊人物,皇帝的行为往往对天下臣民起表率作用。皇帝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个好头。皇帝要求别人做的事情,自己首先要带头做、做得好,这样才有影响力和号召力。
春秋晋国有一名叫李离的狱官,他在审理一件案子时,由于听从了下属的一面之辞,致使一个人冤死。真相大白后,李离准备以死赎罪。
晋文公说:“官有贵贱,罚有轻重,况且这件案子主要错在下面的办事人员,又不是你的罪过。”
李离说:“我平常没有跟下面的人说我们一起来当这个官,拿的俸禄也没有与下面的人一起分享。现在犯了错误,如果将责任推到下面的办事人员身上,我又怎么做得出来。”
他拒绝听从晋文公的劝说,伏剑而死。
这就是,正人先正己,做事先做人。
管子有云:“不法法则事无常,法不法则令不行,令而不行则令不法也,法而不行则修令者不审也,审而不行则赏罚轻也,重而不行则赏罚不信也,信而不行则不身先之也。故曰:禁胜于身则令行于民矣。”
说的就是,不依法行使法令,国家就没有常规;有法不依政令就无法施行;政令已出而不能施行,那是政令不合乎法度,政令不合乎法度而不能施行,那是政令的制定者考虑的不周密;制订政令本身周密而仍不能施行,那是因为赏罚太轻;赏罚加重而政令仍不能施行,那是赏罚没有真正兑现;赏罚兑现了而政令仍不能施行,那是统治者没有率先自己做出榜样。因此说,禁令能约束住君主自身,其政令就能在百姓中施行。
一个明君,一个智者领导,如能做到这一点,就能把所管辖的事物治理的有条不紊,井然有序。
纵观华夏历史,那些使国家大治者莫不是以身作则,来保障法令的贯彻实行。
三国时期的曹操,虽被世人称作“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奸雄,但他却能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使自己拥有了最强大最具有战斗力的军队,为以后的魏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有一次曹操带兵出征打仗,行军途中看到麦田里成熟的麦子,于是下令:有擅入麦田,践踏庄稼者,斩!
可是命令刚下达,一群小鸟忽然从田间惊起,从曹操马前飞过,那马不由一惊,一声长嘶,径直冲进麦田,将成熟的麦子踩倒一大片。
曹操非常心痛,马上挚出佩剑就要自刎,被众将慌忙抱住他的手臂,大呼:“丞相,不可!”
书荒阁【www.shuhuangge.net】第一时间更新《大唐极品闲人》最新章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