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荒阁【www.shuhuangge.net】第一时间更新《寒门国舅》最新章节。
原域名已被污染,请记住新域名第217章亲迎礼 秦昭知晓望远镜和香皂的确是出自张延龄之手,还知道除了这两种贡品级别的宝贝外,另有别的实用产品,顿时放下心来。
看来这五千两银子的投资,非常值得。
至于什么时候投产,她是一点儿都不着急,总归时候到了,财源自会滚滚来。
这头张延龄刚送走秦昭,带着张鹤龄出了茶寮,准备从自家后门归家。
另一边柴蒙已跟几个北方的士子达成了一致,先前的四川解元刘春不知何时已悄然离开。
毕竟不是一路人!
在南北之争上,北方的学子更在意一些…主要原因是北方科举被南方压制了好几代人,北方士子心有不忿。
“柴先生,看你跟他们聊得挺不错的,你以后也有考举人、进士的打算吧?”回去的路上,张延龄问道。
柴蒙惭愧一笑,道:“我都没好意思跟他们说自己是个生员,主要是大致说了下这几届会试的情况…”
张延龄点头道:“交浅切忌言深,尤其是在对方不知自己根底的情况下,越神秘越好。这士子做文会,最讲究地位对等,南北间固然不相容,其实举人和生员间也很难凑到一块儿去。”
柴蒙叹道:“谁说不是呢?所以从头到尾,他们都不知道我的情况,以为我小小年纪就过了乡试,言谈间还多有钦佩,实在是惭愧。也不知这次会试,会考成什么样子。据说北方这次有不少名儒应考,却不知状元最终花落何家。”
张延龄笑道:“别想了,三鼎甲应该全是南方人,北方士子能中进士就是好消息。”
“什么?”
柴蒙大为惊讶。
你张延龄明明也是北方人,且你爹还是北直隶的读书人,怎么这么瞧不起我北方读书人呢?
张延龄懒得跟柴蒙多作解释。
据他所知,成化朝最后一次会试,也就是眼前这一届,状元费宏乃是江西人,榜眼刘春是四川人,探花涂瑞是湖广人,全都是南方省份。
要说湖广还算有一半在长江之北,但在大明湖广人氏通常也被认为是南方人,尤其涂瑞还是长沙府人氏,本来就在大江之南。
不但这届是这样,下届还是这般。
在科举考试中,采用了同一种试卷,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南方考生在大明就是拥有绝对的优势。
单以江西为例,洪武期间共录六科进士八百多名,江西占到约一百五十名,仅次于浙江,位居大明第二。建文帝二年至明英宗天顺八年,六十四年间大明共录取进士五千一百名,江西就占一千名,约等于五分之一的名额。而有明二百七十六年间,江西一共培养出三千多名进士。
大明曾有一首民谣来描述江西的文人盛况,“一门三进士,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十里九布政,九子十知州”,足见科举形势对北方士子而言有多恶劣了。…。。
当然,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华夏文明的经济中心曾长期以黄河流域为主,可惜由于北方游牧民族入侵,华夏文明逐步南移,直到靖康之变、建炎南渡建都临安后,终于确立了以东南为“天下粮仓”的局面。江西恰好赶上此次经济中心转移的“快车”,得以快速发展。
江西作为明朝时期首屈一指粮食产区,一直承担着朝廷最大的纳米供应职能。此外,江西还拥有这个时代最为先进的制造业,有名的景德陶瓷便位于江西。
经济的飞快发展带动物质生活的迅速提升,江西民众不再受到物资匮乏的困扰,从而使得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读书治学中,可以说这一时期江西士人文风浓厚的背后,经济迅速崛起乃主因。
当然,柴蒙这样的北方学子是无论如何都不会认同这一观念的,谁愿意承认自己所学技不如人呢?
虽然有了张延龄的存在,通过蝴蝶效应或许会改变不少人和事,但大致的趋势是不会变的。
亲迎礼正在进行中。
张府内。
张峦和夫人金氏早早就穿好了华服。
沈禄在府门前帮忙招待宾客,而张峦却还在堂屋里不断跟金氏讲述有关接下来太子驾临后,说话和做事的流程。
“哎呀,你看你这瓜婆娘,平时不还号称大家闺秀么?怎么跟你说这些,你老是记不住呢?”
张峦教了一会儿,很快就没了耐心,开始嘀嘀咕咕起来。
金氏黑着脸,瞪着丈夫道:“昨日你为何不教?这几天,哪天家里能囫囵瞧见你人影?事到临头才抱佛脚,有你这样做事的吗?”
“兄长和嫂嫂二位,这是在争论什么?”沈禄从院门口进来,望着正黑着脸斗气的夫妻俩,一时间很无语。
你们闺女今天就要嫁到宫里去了,你们老两口却在这里争吵?
让人看到,还不得笑话死你们?
张峦板着脸道:“教了她多次,怎么都教不会,忍不住火气上涌,倒是让汝学你见笑了。”
金氏不想在外人面前出丑,急忙道:“他姑父不必介意,这边有妾身照应就好,您还是出去帮忙招呼客人吧。”
“好,好。”
沈禄道,“我进来就是知会一声,徐侍郎亲临了。”
“我那妹夫徐时庸来了吗?”
张峦一听,马上就要放下手头的事出去迎接。
金氏一把抓住他的手,喝道:“走什么走?这边你还没交待清楚呢,别怪老娘翻脸啊!”
张峦不耐烦地一挥手:“那你就说‘尔父有训,尔当敬承’就行了,其他都不要记了,记也记不住。”
恰好此时张家两兄弟进得门来。
张延龄听到老父亲很不负责任的话,突然感觉怎么有点儿耳熟呢?又一想,这不就是《大明会典》上记录的后世太子纳妃的流程中,涉及到太子妃母亲的寄语?…。。
感情最终记录在典籍上的话,就是你张某人不耐烦之下随口说出来的。
你还真是…
很不负责任哪!
张府的宾客逐渐多了起来。
不但另一个姑父徐琼来了,就连堂伯张殷也到来,除此之外还有张家一些亲戚,但凡手头活泛点的,都在听说张峦要嫁女儿当太子妃后,特地从老家兴济赶了过来。
张延龄甚至还在人群中发现了孙友的身影。
张延龄不由琢磨开了,这个差点儿成为亲家公的孙友跑来参加姐姐的婚礼,怎么感觉像是特意来砸场子的呢?
张峦对这些宾客基本都是笑脸相迎。
朝廷各衙门中,只有鸿胪寺有人来。
其余的官员因为跟张家不熟,前来送贺礼的是有不少,但亲临的却不多,毕竟高官基本参加了早晨宫廷内的醮戒仪式,出了宫门后多是各自奔赴衙门,只有徐琼作为张家姻亲前来出席而无需太多避讳。
还有顺天府居然也派了人来,还是府丞带着通判、推官前来,给足了张府面子。
再就是李孜省特地让人送来礼物,还写了祝词。
河间府地方官员,目前留滞京城的倒是基本都来了,但他们官轻势微,影响力极为有限。
对于京官来说,见太子什么的没什么必要,毕竟平常偶尔也有机会见到,但对地方官来说,能见太子一面,那是倍感荣幸。
除此之外。
张峦在国子监的同窗也来了许多,尤其是崔儒等几个跟张峦有过密切接触和一定交情的,都带了礼物前来。
当鸿胪寺赞引官到位后,负责记录此次典礼全貌的史官已在旁执笔等候。
很快便有人告知,太子将在一刻钟后抵达张府门前,这边有关亲迎环节中女方家人的礼数随之正式展开。
“亲迎日,妃家先于祠堂陈设祭物。妃服燕居冠服。妃父母率妃,诣祖宗前行礼,奠酒读祝。礼毕,执事者具酒馔于内进。妃饮食讫,父母坐于正堂。女执事引,妃诣父母前各四拜。
“父命之曰:‘尔往大内,夙夜勤慎,孝敬毋违。’母命之曰:‘尔父有训,尔当敬承。’
妃听受讫,次诣诸尊长行礼。毕,改服翟衣以俟亲迎…”
张延龄虽贵为太子妃的亲弟弟,但在成婚日这天他连个配角都算不上,因为任何礼数中都没有太子妃的弟弟应该做什么的设计和安排,但这并不妨碍他充当一个历史的见证者。反正在自己家里边,他站在哪儿都不会显得碍眼。
随后就是等太子驾临。
“…皇太子升辂,执雁者后随。乐作,仪从先导。随侍、官舍、官军、导从,由东长安门至妃家门外…”
“…主婚者请皇太子入中堂。皇太子先行,内官具服,捧雁随入,主婚者后行。至中堂,主婚者进立于堂中之左,妃母立于堂中之右,东西相向。皇太子至中堂…”…。。
朱祐樘是完全按照规制执行的,其实他自己也不知道该怎么做才好,除了这些天覃吉和蒋琮提前教过他具体议程外,还有就是听从赞引官的指点,一丝不苟进行便可。
当太子出现在张府门内时,张延龄这个穿越者总算是第一次见到了这位历史上传说的圣明君主的模样。
也第一次看清楚了未来的弘治皇帝长什么样。
总的来说…
就是这个小伙相貌还算英俊,皮肤白皙细腻,有点儿不像男子。
但怎么说也算是一白遮三丑。
再加上朱佑樘还拥有其母亲的俊俏,脸上原本喷薄而出的青春痘如今也暗淡了,在今天明亮的阳光下更是近乎彻底隐身,那小模样…算得上是个标准的“小白脸”。
身高不错,只是稍微瘦了点…
想想自家姐姐才不过进宫一趟,就看上了眼前这个少年郎,张延龄就知道太子还是有点本钱的——不但是大明的皇储,财产有多丰厚也是明摆着的事情,加之还是个英俊的小白脸,用后世的话来说,那就是标准的高富帅。
亲迎礼按部就班就行。
“…女执事二人引妃出房,立于妃母之下。内官引皇太子至案前,内官捧雁跪进皇太子,皇太子以雁奠于案。内官引皇太子稍退,近东,西向立。
主婚者诣雁案前,行八拜礼,退複位,执事者彻案。引礼内官导,皇太子先行…”
就此夫妻间算是正式会面了。
接下来就是朱祐樘把心心念的美人儿接走。
张峦可没资格直接跟太子对话,只能眼巴巴地立在那儿,目送宫里来的漂亮女官把女儿引导至太子身旁。
朱祐樘见到张玗,不知怎的,阳光下一张脸红扑扑的,两只眼睛更是晶晶亮。
当然在场没人会仔细看这个,只有见证历史的张延龄瞧得真切。
眼前这少年郎还挺害羞的。
都说太子成婚,头两天宫里会安排宫女什么的先试一下婚,别让太子在新婚日什么都不懂,丢皇家的脸…
看来放到本朝太子朱佑樘身上,宫里边那是什么都没安排啊。
“…女执事引妃出。内官跪请皇太子诣轿所,启请揭帘,妃升轿。内官启请皇太子升辂前行,妃具仪仗从后行…”
小夫妻俩出了门口,张家人和宾客跟着送到门前。
看到张玗上了轿子,金氏已经忍不住抹起了眼泪。
书荒阁【www.shuhuangge.net】第一时间更新《寒门国舅》最新章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