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荒阁【www.shuhuangge.net】第一时间更新《北洋》最新章节。
陆奥宗光和伊藤博文等人的努力反馈到中国后就变成了法国和德国的立场不坚定起来,连带美国公使也开始站到了反对武力逼迫日本让出朝鲜的队列中来,至于英国的态度还是暧昧不明,可是有美国在前,可以想象伦敦对于陆奥宗光开出的价码还是非常满意的——最重要的是日本一天不退出朝鲜,俄国的西伯利亚大铁路就永远别想从朝鲜找到不冻港的出海口。
局势的变化完全取决于俄国的态度,此时谭延闿已经认为事先与恭王奕訢所拟定的计划中的第二项减免赔款重开谈判的目的已经无法达成,只有想办法筹措顺天府四平库银来蒙混过关。不过恭王奕訢在谭延闿的劝说下依旧没有放弃努力,接连会晤英、俄、美、意、法、德驻华公使,抛出了一个日本在朝鲜的驻军将会严重威胁大清帝国的安全,尤其是盛京的安全不容置疑,希望各国能够达成协议共同接管朝鲜,将日本驻朝鲜军队缩减到一万规模。在这个方案中最令各国心动的是,中国支持六国列强在朝鲜拥有国民待遇,在矿产开发、铁路修建、港口运输等方面享有自主权力,并且将朝鲜的六个港口岛屿画出租界六国九十九年!
局势发展到如此地步,除了对日本不怀好意的俄国除外,英国的态度举足轻重,陆奥宗光致电加藤高明,命他摸清英国政府的态度,并促使英国站于反对俄、德、法三国的立场。加藤回电,引述了金伯利的一段对话:“目前英国政府所遵循的唯一方针,是以极大的兴趣关注事态的发展。因为此事关系英国的利益要比三国大得多。日本必须自己决定,根据以往的事实,看起来日本是不可能做到的。”
显然金伯利代表英国政府支持了中国,从远东的形势上来看,英国不希望俄国的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出海口出现在朝鲜,这样会让俄国的势力在远东北部大大增强。可是现在俄国的舰队就摆在日本的面前,俄国人为了给自己的铁路寻找出海口已经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最重要的是大清帝国向英国抛出了“重建北洋水师将会考虑从英国造船厂购买主力战舰”的计划——这个计划是谭钟麟与恭王奕訢联合向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建议的,为此这个计划的制定者谭延闿还被慈禧太后召见。
“重建北洋水师”计划最重要的部分是包括了五百万到七百万两银子的订货,最重要的一条便是至少争取以三百万两的代价购买一艘英国的以君权级为蓝本建造的先进战列舰,以此来平衡日本的两艘同类型的战列舰。
谭延闿为了说服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同意朝廷拨款推动这一计划,用最通俗的语言向这两个大清帝国的最高统治者介绍了君权级战列舰——这将会是数年后日本最重要的主力战舰。不过显然光绪皇帝也许是因为遭遇了甲午战争的新败而感到耻辱,希望至少要和日本保持战力平衡而对这种目前世界上最强大的海战武器有着强烈的兴趣之外,慈禧太后对此并不是很关心,但是慈禧太后最感兴趣的是通过向英国购买战列舰的同时能够削弱日本在朝鲜的影响力从而保住“龙兴之地”的盛京安全。
日本在甲午战争中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是却没有得到期望中的那么多的战利品,三千五百万两的赔款相对于日益窘迫的日本财政而言确实是一个看起来非常丰硕的战果,但是这也仅仅是停留在“看上去”的层面上——三千五百万两可以买下数个北洋水师,但是却买不来日本联合舰队的时间,如果连同战争带给日本的综合效应,这三千五百两显然是有些亏本了。
对于英国来说,“重建北洋水师”计划的造舰订单是极为有吸引力的,北洋水师中的大部分战舰都是由英国来承接建造的,可是其中的精华——定远、镇远却是德国人来建造的,这是英国对华军火贸易中的一大遗憾。现在中国打算重建北洋水师,其中的主力战舰将会采用英国的战舰,这在政治和军事上具有重大意义,更不要说这份订单的经济价值了——谭延闿和辜鸿铭已经从驻英公使龚照瑗那里得知,英国在五年前已经启动了一项庞大的造舰工程,在五年内将会建造七十余艘战舰,其中至少有五十艘是主力战舰。
英国人在海军上保持了约翰牛令人吃惊的偏执主义,出于“两强标准”目的考虑的这个庞大的工程算不上是“绝后”,但绝对属于空前了。尽管以日不落帝国的豪富,但面对这样一项庞大的工程亦是不能回避其财政上的困难——隔着英吉利海峡对面的邻居在报纸上取笑英国人,说“英国的造船厂因为缺乏资金而或多或少像濒临破产的工厂一样。”
日本因为朝鲜战争的战利品不够丰厚,议会已经在考虑是否让英国的造船厂继续按照原计划开工第二条超万吨战列舰,这多少让英国人感到有些恼火。而谭延闿也希望能够抓住这次机会,用七百万两的造舰订单来讨好英国人——英国人应该知道,这对于他们来说已经不是一张订单而是“两张”,日本人一旦得知它的甲午战争对手要重建北洋水师,那剩下来的唯一动作就是必须紧跟北洋水师的脚步继续在扩军的道路上前进。这对于英国来说就意味着大量的造舰订单,因为君权级战列舰的出现使得现在所有各国列强所拥有的战列舰都显得过时了,这也就代表了英国在造舰技术上重新站在了巅峰,日本和中国都是那种“要买就买最好的”国家,英国将会从中谋得丰厚的经济回报。
李鸿章虽然不愿意和日本开战打甲午战争,但是战争过后,当谭钟麟接手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时候,却发现原来李鸿章在府库中还留下了一千多万两银子——此前他一而再再而三的催促翁同龢向北洋拨发战争经费,前后足有一千八百万两之多,相对于三千万两的战争借款和八百万两的国库拨款而言,投在北洋身上的确实是非常有限,但是这一千多万两的余款到底还是让谭氏父子相对无言。
不管李鸿章出于什么动机在为难之时还是不肯动用这一千多万两银子,或是购买军舰、或是购买其他武器,这对于谭延闿来说都并不重要了,战争已经结束,李鸿章甘愿用一千多万两银子下小崽,也不愿意在战前扩充军力应对日本的挑战,这中间固然让人费解的很,但对于此时的谭延闿却是为重建北洋打下了根基。
金伯利对日本的回应使得陆奥宗光彻底放弃了固守朝鲜的主张,重病中的他没有想到在上海的时候拒绝俄国公使喀希尼对于谋求朝鲜一个不冻港出海口的要求会造成如此恶劣的影响,这使得他的肺结核病情更加沉重。五月中旬的时候,陆奥宗光已经无法办公,最重在两个月之后去世,明治维新时代带领日本向西方学习,坚决主张扩充军备谋划对华战争的陆奥宗光彻底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书荒阁【www.shuhuangge.net】第一时间更新《北洋》最新章节。